盖世汽车研究院: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产品“油电同价”加速到来
更多报告资源,请加微信(gasgoo2019)联系咨询
2023年8月29日,由盖世汽车和深圳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共同举办的智电汽车市场沙龙及新供应链对接会【深圳专场】在深圳市南山区圆满落幕。在此次会议上,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分析师夏立朋分享了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总结及未来展望报告,以下是报告演讲内容实录。
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分析师 夏立朋
各位领导嘉宾,大家上午好。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总结及未来展望。报告总共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宏观环境和政策。首先,全球经济形式短期复苏放缓,全球金融环境收紧,俄乌冲突以及通胀高企等风险因素持续影响,全球经济复苏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例如美联储连续11次加息,是否会在下半年暂停。中国经济当前面临投资放缓、消费需求疲软以及外贸需求不足等多重压力,经济复苏动能有所减弱。例如,中国房地产行业持续走弱,外贸需求仍然不足,年轻人失业率攀升(2023年5月为20.8%),消费者信心指数也在低位波动。
从产业政策来看,地缘政治正在影响国内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目前各资源国基于当地经济诉求,在矿产供应和电池应用环节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其中影响最大的包括采矿权、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比例要求”,以及欧盟动力电池法案和碳边境税等。例如美国在自由贸易协定的“比例要求”,新能源汽车需在北美组装,同时2026年要求投产的车辆,电池矿物材料的要求为80%,2028年,我们投产的电极活性材料、电芯、电池模组的比率要求为100%。
从国家和地方政策来看,近期密集出台了汽车政策,保障车市稳步发展。国家层面针对汽车政策指引频出,包括商务部、工业信息化部等多部门酝酿激发汽车消费活力的支持举措,多地密集出台汽车消费政策,激励汽车消费发挥“稳增长”带动作用。具体如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延续和优化,以及双积分比例的确定,24~25年确定为28%和38%,标准积分下调40%左右,调整积分计算方法和上限,新增积分池制度,地方政策也出台了各种补贴以及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
从海外出口来看,乘用车出口成为车市发展的新引擎,新能源乘用车比例已达到24%。今年出口市场实现了持续快速超预期增长,上半年乘用车累计出口达到178万辆,同比增长88.4%。其中奇瑞、上汽出口量明显领先于其他车企,比亚迪出口量达到7.4万辆,同比增长11.6倍。汽车出口量前10个国家中,俄罗斯、墨西哥和比利时位居前三,市场表现较强,尤其是俄罗斯当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从价格来看,今年价格战促使汽车行业“马太效应”加剧,头部车企掌握车市价格主动权,例如特斯拉和比亚迪引领降价。在当前整体市场存量低增速的背景下,PHEV采取了平价策略,将不断向传统车市场渗透、替代。借助新能源弯道超车的自主品牌,在合资品牌电气化转型较慢的背景下,将不断蚕食合资品牌份额。价格战加剧行业竞争,加速车企面临亏损出局。
从动力电池行业来看,动力电池成品库存仍处于高位状态,行业也面临降价去库存压力。从过去22-23年的库存总量来看,最近一年半的时间累计库存已达到268GWh,这个测算是暂不考虑电池周转、在途以及非公告领域,按照当前装机水平测算消化周期,消化周期长达8个月,这将影响今年下半年的电池排产,使得产能利用率降低,预计这将加速二、三线电池厂商进入优胜劣汰阶段。实际上从装机率来看,从22年全年电池装机率为54%,而今年上半年反而降到了52%。由于电池的高库存水平导致上游碳酸锂价格8月份下降至每吨20万元左右,传导到电芯端,其中铁锂价格降至0.59元左右的水平,三元降至0.6-0.7元左右。
第二部分,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回顾。2023年H1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共计达到357万辆,新能源渗透率达到31.7%(中汽协口径)。纯电和插插混比例由8:2提高至7:3。其中PHEV+REEV市份额持续扩大,主要得益于国产插电混动技术的升级迭代后,以低能耗、高性价比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前市场发展阶段的需求。
从国内细分市场来看,各个细分市场比例均过了20%的渗透率。从具体细分市场结构来看,A00级市场规模快速缩小,主要是五菱宏光mini产销规模下降。A级市场渗透率较22年提升5%左右,主要A级市场基数太大,B级以上市场渗透率均超过了30%,整体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正在逐步向纺锤形结构发展。从车身类型来看,纯电SUV的增长贡献最大,轿车市场的同比增幅主要是因为A00级市场萎缩。上半年插电销量达到104万辆,同比接近翻倍水平,主要是自主车企快速布局混动车型,随着SUV车型增多,预计下半年随着新车产、销量爬坡,增速将更加明显。
从分城市来看,其中一线及新一线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已经分别达到43.7%、36.1%,二线、三线与整体渗透率水平基本一致处于30%左右,四、五线城市渗透率处于20%左右,那么由此预计新能源紧凑级、中型车在三线及以下城市仍具备市场下沉的发展潜力。
从国内车企派系来看,自主车企新能源渗透率保持领先地位,自主阵营明显高于外资阵营,合资车企仍需加快本土化布局。其中自主车企均在加速向电动化转型,例如广汽凭借埃安品牌渗透率已经超过50%。合资阵营中宝马相对处于领先地位,其新能源渗透率达到17.2%。
从价格段来看,新能源“油电同价”策略加速了对ICE的平替,其中10-15万元作为乘用车最大市场收益与比亚迪和广汽埃安的高速增长,23年上半年细分市场销量达到82万辆。随着更多NEV新车深入ICE的主力阵地,预计将搅动整个市场格局,并加速抢占ICE市场份额。其中35~40万元的区间渗透率仍处于30%以下,结合后续一些新车投放来看,例如比亚迪的越野系列也布局在此细分市场。
从竞争格局来看,国内车企积极布局各个细分市场,并搭载多元化动力形式。例如10~20万元区间的比亚迪和安安品牌为代表,主要是高性价比车型。20~30万元以下的车型则是以特斯拉和小鹏为代表的智能驾驶的车型,30万以上的高端市场,主要理想、蔚来、腾势、极氪等品牌为代表的豪华车型。
从车企新能源产品布局策略来看,以多元化、品类创新、技术合作、智能化赋能为关键,其中自主品牌采取纯电/插电兼顾的路线,通过平台化快速布局各级细分市场,推出经济性及中高端产品。新势力品牌致力于打造独特的竞争优势,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体验,拓展增量市场空间。合资和豪华品牌推进本土化产业布局,利用本土优势资源,针对中国市场推出适应性开发的智能化产品,适应国内竞争环境,并优化定价策略。例如,比亚迪逐渐拓展到个性化和豪华市场,理想推出增程+纯电布局,采取精准定位和多元化产品线,打开向上、下探的市场空间。大众则收购小鹏的4.99%股份,基于小鹏汽车平台共同开发两款大众品牌的车型,从而快速弥补智能化、成本短板。
第三部分新能源乘用车动力电池、电驱动的市场现状,从全球动力电池装机来看,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为304.3GWh,同比增长了50.1%。其中比亚迪反超LG新能源,以47.7GWh的装机量位列第二名。TOP10榜单中国企业仍然占据六席,总市占率高达62.6%。从国内装机量来看,国内配套超过150GWh,磷酸铁锂电池凭借经济性优势覆盖了各个各级别细分市场,其中弗迪、国轩等电池厂是以LFP为主要出货。
动力电池配套走向多供趋势明显,利好第二梯队的电池厂。合资品牌主要以宁德时代为主要供应商,自主车企普遍引入多家供应商。新势力品牌中小鹏、零跑、合众的供应商较为分散,理想、特斯拉、塞力斯集中选择宁德时代为主要供应商,蔚来引入中创新航,预计后续动力电池配套也将采用多供策略。
从细分市场的配套来看,当前头部宁德时代、中创新航配套较为均衡,覆盖各细分市场的多种容量的三元/铁锂需求。A00、A0级主要以LFP为主,A级市场除了比亚迪外,三元/铁锂市场的配套比例相对均衡,B级以上的车型更倾向于三元高镍。
从主机厂布局电池产业来看,车企为了保证其在电池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进一步把控成本,大多数国内主机厂通过合资/入股的合作方式进行电池生产布局。部分企业如比亚迪、长城、吉利、广汽未来都在自建电池生产企业。合资方面,大多数国外车企选择在欧美地区自建电池企业,或与日韩电池企业合资建厂。而在国内则倾向于合资合作和本土采购的方式。
2023年H1新能源乘用车驱动电机搭载量共计330万套,TOP10集中度达到80%,其中5家供应商是车企自研自建,但是其二级零部件也主要依靠采购第三方的电驱动供应商。除此之外合资建厂也是行业的较好的发展模式。
从驱动电机市场现状来看,100-150kw的峰值功率的驱动电机应用最广泛。其中双林、方正、中车时代电气等第三方供应商主要适配A00/A0级低功率市场,并且在A00/A0级市场除比亚迪外主要为外采第三方供应商分立式部件为主,集成化水平较低,主要由于经济型车型定位,对于其成本更具有敏感性。A/B+级高功率市场TOP5供应商除车企自制外,主要为尼得科、联合电子等外资/合资企业。
从车企电驱动业务布局来看,车企倾向于垂直整合产业链模式。电驱动系统作为核心零部件,影响新能源成本、性能等指标,降低供应链成本。基于产品平台化、集成化、开发难度等因素,主流车企均采取垂直整合产业链策略。
车企布局800V碳化硅电驱动,为进一步提高整车续航里程,多家车企也开始加大SiC产业布局和量产,目前特斯拉、蔚来、小鹏和比亚迪等企业旗下车型均已搭载SiC电驱动产品,大多车企集中在2023-2025年推出相关产品。
第四部分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及三电趋势展望,预计2030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将达到68%,市场规模接近2,000万。其中其中新能源汽车快速渗透、自主品牌增长和海外市场拓展是核心贡献驱动力。具体从电动化赛道来看,价格战“卷”出了产业竞争新高度,因新能源汽车绝大多数处于亏损状态,导致造血能力较弱和转型较慢的企业将率先出局。从智能化来看,下一轮产业竞争的焦点,当前无论是自主品牌(传统自主还是新势力自主)、抑或是国内智能化产业生态均具备一定优势。海外出口国成为国内玩家的第二增长曲线,预计2023年国产乘用车出口会突破400万辆,2025年国产乘用车出口将突破550万辆,主要奇瑞、上汽和比亚迪有望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重点关注东盟、拉美和欧洲市场。
动力电池由结构创新向材料创新演进,近几年,动力电池厂商在结构创新上取得长足进步,推出了CTP、CTC/CTB等方案,同时还在积极探索材料创新,满足低成本、高性能、高安全等需求。
动力电池技术路线,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电池化学体系的演变将符合不同场景需求,钠离子与磷酸铁锂在经济型将获得大量运用,而性能型和高端型将以三元正极+硅碳负极为主,更远期技术有固态电池和无钴电池等方向。
从动力电池预测来看,预计2027年电气化乘用车动力电池出货量达779GWh,方形电池占比93%;正极材料方面,预计以高镍化(8系/9系)、大众化(中镍5/6系、M3P)、经济性(LFP、LFMP、Na)为三大发展方向。
主流电驱动单元技术发展趋势,集成化、高速化以及油冷电机是电驱的发展趋势,当前行业内的多合一电驱产品、高转速电机以及油冷电机已经量产,有望走向大规模应用。
800V高压平台车型渗透率持续提升,第三代碳化硅功率半导体渗透率随之提高。中长期来看,高压快充有望成为重要发展趋势,预计2028年800V以上高压平台电动车渗透率达16%,由于第三代碳化硅功率半导体耐压等级高、开关频率范围宽,将成为高压架构下功率器件的优先选择。
相关布局图推荐
更多产业报告推荐
点击下方主题查看报告详情
1 | 2023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总结与未来展望 |
2 | 一季度中国乘用车市场总结与未来展望(2023版) |
3 | 东南亚汽车市场研究报告(2023版) |
4 | 乘用车电气化供应链现状与展望(2023版) |
5 | 中国汽车及零部件海外市场研究与成功实践 |
6 | 2023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展望 |
7 |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与展望(2022版) |
8 | 2022年国内疫情对汽车产业发展影响评估 |
9 | 俄乌局势对中国汽车产业影响分析 |
1 | 汽车产业碳中和行动与思考(2022版) |
盖世汽车研究院月刊/情报
盖世汽车研习社
联系咨询
电话:021-39586121
微信:gasgoo2019
喜欢本篇文章请点个 在看
哟